收藏本站 收藏本站
积木网首页 - 软件测试 - 常用手册 - 站长工具 - 技术社区
软件测试 > 需求管理 > 正文

首页 | 领域细分: 游戏测试 安全测试 手机测试 Web测试 | 技术研究: 单元测试 入门教程 用例设计 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 | 测试职场: 面试精选 职场发展 面试试题

测试管理: 配置及流程 - 需求管理 - 质量验收 - 缺陷管理 - 其它管理相关 | 开发语言: PHP技巧 - PHP基础 - PHP实例 - PHP错误代码

测试工具: LoadRunner JiRa QuickTestPro RoBot WinRunner TestDirector 其它测试工具 | 数据库: Mysql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 CSS/DIV基础 HTML基础

适合我们的需求分析

来源:互联网 日期:2013-02-19 16:30

  网上很多类似需求分析的帖,还有少许高人挂名,无非都是写些抓住显性需求,深挖隐性需求之类云云,再问的深入点的话回答多半就是结合实际项目分析等等。有时候大道理看多了会让人有深陷泥泞的感觉,在面对实际项目时就有点找不到出路。现在我就说点实际的,谈谈我在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。

  在实际项目中,需求一般经历三个活动,即:评审、基线和变更;相对应的测试活动有:评审、用例和测试,具体时间点的对应分别是需求评审中、需求基线后和需求变更前后,当然在需求变更完成后也会穿插一些用例修改工作

  我们先来看看测试三项活动中,哪一个环节最重要。我之前写过这么一句话,叫做:方法影响用例,用例指导执行,执行显示结果。当然,方法自在人心,由此可见用例很重要。用例一般在需求基线后进行编写,但实际项目中由于项目紧急,PM就希望在需求基本逻辑稳定后先同步进行编写用例,之后再根据需求变动而修改相应的测试用例。在这里我比较赞赏的是用例前置这么一个好的提议,但是我个人又不太认可这么一个做法。

  首先根据缺陷放大模型,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将所有可能触发的缺陷给扼杀在摇篮里,即在需求评审的时候就提出相应的问题,我们都知道,编写测试用例是发现需求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,那么如果我们在需求基线后再去写测试用例,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多的需求问题会在开发那里衍生成为系统缺陷,所以我赞赏用例前置这个提议。

  但是这样一来,另外一个问题就摆上台面了。基线前编写好的测试用例在需求基线之后的修改量是十分巨大的,而且在某些需求大改动的地方,我们只有选择重新编写用例,因为历史用例会禁锢我们的思想导致测试点缺失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,它同样会诱发消极怠工情绪,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大认可需求基线前就编写测试用例。

  有时候人真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啊,下面谈谈我的做法。首先我需要充足的评审时间,因为我需求评审的时候会看的相当仔细,不仅关注基本的逻辑问题、措辞严谨问题,还关注角色权限、功能入口、返回界面、默认排序、字段长度、字符限制、流程的合理性已经相应UI原型布局、交互、菜单层级之类的问题,将写测试用例时所想的在评审的时候发挥出来,以便理清需求、尽早的发现更多的问题,这时候用例不会写出来,但是在脑海里应该有个大概的轮廓。用记事本记录所有问题,时刻关注需求文档的修改,并实时将最新版本需求文档与之前版本的需求文档在SVN中进行对比,确保自己关心的问题得到修改,并记录他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在需求中的修改情况,并根据相应的修改情况重新整理脑海中用例的映射集,在需求基线后就可以用最快的方式写出最完整的测试用例。

  合理的需求分析还应该结合一个合理的功能点划分,一般情况下我们功能点的划分直接按照工作量来划分,其实还应该结合功能点之间的关联程度、相应需求人员的分工以及相应测试人员的能力进行划分。具体原因细节我不愿在这过多累述,虽然在实行上有些困难,但是我觉得这个大致方向是可取的。

  以上为本人愚论,欢迎广大舆论来批评指正。

本周排行

别人正在浏览

强悍的草根IT技术社区,这里应该有您想要的!
Copyright © 2010 Gimoo.Net. All Rights Rreserved  京ICP备05050695号